汽車工業鏈條產值大且復雜,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作為行業下屬的子行業,已然得到了行業的大力推動與發展。
2021年2月,總體看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并不景氣,大多數零部件企業在2020年營收下滑明顯。回顧2019年受全球車市持續下行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影響,大多數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業績受到沖擊,持續了40天的通用汽車罷工事件更是使汽車產業上游供應鏈雪上加霜;2020年開年病毒肆虐,汽車制造生產更是缺少人力、物力資源的鼎力支持營收并不理想,在下半場勉強扳回一局。
可以從數據來看,據普華永道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僅達成的并購交易數量就達到了55筆,其中包括四筆總價值超過190億美元的超大型并購交易。下半年,受新冠疫情帶來的公司破產和低估值影響,全球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并購交易熱潮進一步加劇,最終全年總交易量據估計超過了200宗。如果加上股權收購及合資項目,這一交易規模更為可觀。
2021年時也是迎來轉機的一年,開年國際外交關系得到了緩解,對外貿易迎來利好的趨勢,智能網聯和電氣化也是開年是零部件市場比較火熱的話題,積極強化智能互聯領域的技術儲備,比如近日海立集團與全球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馬瑞利宣布就汽車零部件合資項目完成交割,順利的地邁出一大步。百年汽車工業,在電動化和自動化的洗禮下不斷精進,正在醞釀新的閃亮,雖然在汽車零部件方面,比如汽車壓縮機領域,目前全球頭部品牌主要有八個左右:法雷奧,電裝(日本),德爾福,上海三電,博世,奧特佳,日本三菱,以及上海日立。國內的企業少之又少,但是由于之前對外貿易的限制,“被迫”自給自足,也給國內零部件企業一次發展的新機遇,不得不說與國外企業仍有差距,但是相信不久將會掀起本土企業的崛起浪潮。
回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專家預測,雖然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行業放緩,但綜合考慮國民經濟增長、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因素,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汽車市場仍然有一定增長空間,中國汽車產業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在此背景下,零部件市場發展總體情況將會趨于良好。
在新四化的大潮下,面向智能化、電氣化等新技術趨勢進行戰略布局是每個零部件企業都必須走的一步,尤其是二級市場的電動化相關的標的,不管是整車的特斯拉、蔚來、比亞迪等車企,電池的寧德時代,鈷、鋰等原材料企業,都已經漲瘋了。中國汽車產銷量的整體提高為我國新車零部件配套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汽車維修、智能網聯、電氣化與改裝等等對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也是一個促使零部件快速崛起不可或缺的動力之一。
“重整車、輕零件“的時代即將過去,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相對于汽車產業先進國家,尤其是在汽車前裝市場,我國汽車制造業在高端制造方面的研發能力、技術水平等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國產汽車零部件完全替代進口還需時日,國內汽車制造企業飛速研發、整合資源、原材料采購等方面要與國際水平比肩,必須逐步提掌握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貿易最大化的關系。